“父亲60岁退休以后,我督促他坚持每年体检,就在半年前还做过全面检查。今天突然查出胃癌,竟然已发展到腹膜转移、无法手术的阶段。恐惧之中,我更多的是不解:为什么会是父亲?他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均衡,之前从未有过胃痛或胃溃疡的毛病……”
这是一位胃癌晚期患者的女儿写给医生的信,她说出了很多癌症病人和家属的心声。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在中国,每年有超过400万个癌症家庭会面对这个拷问:为什么是我们?如果时间倒流,要做什么才能躲过一劫?
为什么体检便隐血阴性却查出癌前病变?
假如一个已经有癌前病变或癌症的人去体检,理论上,应该可以通过特定检查项目被发现。
然而现实中,体检正常却查出癌前病变甚至癌症晚期的情况并不少见,问题出在了哪里?
5月20日,在第三届天府国际健康管理学科建设高峰论坛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助理、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宋震亚教授以消化道肿瘤体检筛查为例给出了答案:普通体检不等于防癌体检,漏诊可能性不小。
以肠癌为例,对一个无症状的体检人群,通常需要三步来筛查:
第一步,使用问卷进行风险评估,圈出需要筛查的目标人群。
目前主要使用的是亚太结直肠癌筛查评分问卷,可以自测一下
第二步,使用无创筛查手段,进一步聚焦高风险人群。
《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推荐的肠癌无创筛查技术包括:便隐血检查(FIT)、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
便隐血检查(FIT):通过特异性的抗体检测粪便标本中藏药华佗锁精丸大参林有卖吗的人体血红蛋白,提示可能的肠道病变。体检时通常会有这个选项。
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通过检测粪便异常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甲基化以及血红蛋白,结合粪便隐血(FIT)检测,进行综合风险评估。
如果这一步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癌前病变或早癌的概率比较大。
第三步,对癌前病变或早癌等高风险人群进行内镜检查和诊治。
如果前两步筛查结果不准,就会出现“漏诊”。
宋震亚在报告中展示了一组数据,通过对单纯便隐血检测(FIT)和多靶点粪便FIT-DNA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阳性,同时肠镜检出腺瘤、息肉的人群中,96.5%的人便隐血是阴性。
同时,50%的人亚太问卷评分结果是中风险。
“这就说明我们不能仅仅以便隐血为阴性就不进行下一步检查,因为更多的癌前病变它的便隐血可能是阴性。”
如果以体检时便隐血检查(FIT)阳性为准而放掉阴性人群,或者只关注亚太评分高风险人群而忽略中风险人群,可能会漏掉一部分癌前病变或者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
癌症最怕一个字
癌症是个相当狡猾的敌人,它躲在隐秘的角落伺机而动。更麻烦的是,这个敌人很会伪装,躲在“替身”背后搞破坏,让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小毛病,甚至很多时候根本没什么明显症状。于是我们误以为天下太平,直到某天警报拉响,才发现早已“兵临城下”。
不过这个敌人有个致命弱点,它最怕一个字——早。
大部分高发癌症都有明显的病变阶段,只要在癌前病变阶段及时“揪”出危险分子并一举消灭,就能最大程度杜绝癌症的发生。
以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的胃癌和结直肠癌为例,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接近90%,而晚期则只有6.4%。
早期结直肠癌的生存率达到90%以上,晚期则只有10%,甚至更低。
如果能通过早筛早诊,发现早期胃肠癌,就可以大幅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这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做出了示范:
20粒华佗锁精丸价格多少一盒日本将胃癌纳入国民癌症筛查计划,使得早期胃癌诊治率达到70%,胃癌死亡率和发病率大大下降。
2010年,美国发布的《健康人民2020规划》把结直肠癌纳入国民筛查项目后,结直肠癌整体死亡率每年以22.5%的速度持续降低。
把癌症危险分子“揪”出来需要几步?
那么,如何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及时发现癌前病变或早癌呢?
对于没有症状的体检人群,可以通过以下3步来筛查,逐步缩小范围、瞄中目标、从而实现“精准打击”。
第1步:初筛
通过问卷评估等方式,圈出需要筛查的目标人群大范围;
第2步:精筛
通过无创的筛查手段,进一步区分出低、中、高风险人群;
第3步:诊治
对高风险人群,通过内镜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如何提高癌症筛查“命中率”?
对付癌症这个狡猾的敌人,需要精准、强大的武器,提高命中率,不“漏杀”危险分子。
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的金标准是胃肠镜,然而这里有两个难点。
一方面,我国胃肠镜资源供不应求,我国现有胃肠镜资源总共不到3000万例,而有筛查需求的人群高达五六亿。
另一方面,肠镜检查前需要肠道准备工作,检查方式也比较难接受,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做,依从性低。
宋震亚介绍,浙大二院在全国14个体检机构进行调查发现,在当年140多万体检人群中,只有2.7%的人做了胃镜,肠镜更低,只有1.7%。
“对于没有症状的体检人群,肠镜的依从性很低,用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更容易聚集这些人群,找出这一部分高风险人群后,我们发现肠镜下的异常发现率提高到近50%了,从而提高了内镜诊断跟早期干预、治疗的效率。”宋震亚说。
201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技术对结直肠癌筛查的敏感性大于90%,对于进展性腺瘤的检测敏感性大于40%。
“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产品,也就是常卫清。常卫清检测的基因位点结合了中国人的特色。”宋震亚介绍。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常卫清对于结直肠癌的检测灵敏度为95.5%;对进展期腺瘤的检测灵敏度为63.5%,高于传统便隐华佗锁精丸官网血检测两倍以上,可以有效发现癌前病变;对结直肠癌的阴性预测值高达99.6%,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漏检可能。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建议直接做胃镜
再来看看胃癌。哪些人需要做胃癌筛查?
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条者,都是胃癌筛查目标人群: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Hp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 、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宋震亚介绍,即将发布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2022》做了修正,放宽了筛查范围。
只要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条件,都可以成为初筛目标人群:
1.年龄≥40岁;
2.胃癌高发地区;
3.1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罹患胃癌;
4.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三餐不规律、吸烟、重度饮酒、精神压力大等)
等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前疾病这两类人怎么不在里面?
宋震亚解释:“我们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有胃癌前疾病的这两点挪出来,直接进入后续筛查当中,不经过前面的无创评估。”
也就是说,根据《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2022》,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有胃癌前疾病的人,建议跳过第二步无创筛查,直接做内镜检查。
在评估手段上,一项来自于全球各地20多项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检测、胃泌素17和胃蛋白酶原的联合使用,比单项检测的灵敏度从低于50%提高到了74.7%,阴性预测值可以高达90%以上。也就是说这几项联合使用,可以提升检测胃癌的灵敏度。
1.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2. 赵丽中, 马东旺, 张锡朋. 国内外大肠癌筛查现状及无创筛查方法进展[J]. 天津医药, 2019, 47(006):589-593.
3. 陈中霞, 纪璘, 刘增超,等. 早期胃癌筛查现状及思考[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9, 036(005):305-309.
4. 王洛伟, 辛磊, 林寒,等.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5, 32(8):501-515.
5. 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中期结果
6.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 (2017上海)
7.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KRAS基因突变及BMP3/NDRG4基因甲基化和便隐血联合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胶体金法)注册技术审评报告(CSZ2000050)[EB/OL].
8.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华佗锁精丸西藏尼玛生物有限公司,北京)》,中华肿瘤杂志 2021 年 1 月第 43 卷第 1 期[DB/OL].
9.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2021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21年4月[M/CD].
10. 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2022年5月,[EB/OL]
上一篇: 华佗锁精丸哪里买:英国哲学家的“复杂观念”
下一篇: 华佗锁精丸功效与作用:5月火热的吉祥文化纪念币,也传来了好消息